與此同時,有關液氯泄漏的事故時有發生。10月16日,江蘇常州武進波源化工有限公司發生液氯泄漏事故,造成1名職工死亡,100余人氯氣中毒入院救治。而該公司去年6月電子計數秤也曾發生類似事故。另據了解,江蘇某氯堿企業,在不久前的一個月內就發生兩起氯氣泄漏事故,造成死亡3人、數十人中毒。
據專家介紹,液氯是一種腐蝕性極強的劇毒物質,一旦泄漏會迅速在空氣中蒸發為氯氣,而氯氣是一種黃綠色、有強烈刺激性的氣體,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反應生成鹽酸和次氯酸霧滴,人吸入后就會造成氯氣中毒,嚴重將危及生命。由于氯氣有強烈腐蝕性,設備及容器極易被腐蝕而泄漏。
氯堿為基礎化工產品,生產企業遍布全國各地,特別是在東部沿海地區分布更加密集。例如在江蘇,13個省轄市中均有氯堿企業,有的地區有多家企業。同時,上述地區由于人口密度大,種植業發達,一旦生產或運輸途中發生氯氣泄漏,往往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。當前,液氯產能嚴重過剩,其制造成本900元/噸,而銷價普遍低于100元/噸,在山東、江蘇一些地區售價僅50元/噸。按照生產企業的一般做法,對虧損品種的各種投入都會下降,而這恰恰會導致對液氯管理的放松,產生重大安全隱患。
氯堿生產工藝特點決定每生產1噸燒堿,要聯產300余千克液氯。一個產能10萬噸燒堿規模企業,年產液氯達3萬余噸,如果銷售不暢,儲存的壓力會很大。據了解,現氯堿企業短期周轉用儲罐單只容量多為100噸,一般企業有400~1000噸儲存能力;另有若干輛運輸用槽罐車,容量多為25~35噸,用于大客戶送貨;再有就是供一般電子人體秤小客戶使用的1噸裝鋼瓶,各家企業數量不等。與偌大的產能相比,企業液氯儲存能力明顯不足。
“我們每天生產液氯240噸,現有4個100噸儲罐,如果周轉不靈兩天就儲滿了。盡管現在燒堿行情很好,但出于安全著想,我們還是主動降低生產負荷,力保產銷平衡,以避免增加液氯儲存壓力。因為液氯長期存儲,對容器的腐蝕很大,潛在風險不可輕視。”江蘇省鹽海化工有限公司營銷部部長李向陽說。
據了解,令業內普遍擔憂的主要有三個方面:一是因液氯儲存不斷加大,企業為儲存計,有可能啟用一些報廢、過期的鋼瓶,增加了不安全因素;二是安全預防措施跟不上,產生重大隱患;三是液氯虧損嚴重,企業不再投入資金,出現監管死角。所以,不論是生產領域,還是存儲環節,抑或是運輸過程,液氯的安全風險都在上升。據常州市安監局周南平副局長介紹,上述發生事故的常州波源公司為降低費用,竟將三輛液氯槽罐車套用同一個車牌。
面對這種情況,有些企業繃緊了安全弦,對液氯安全管理加碼升級。蘇化集團張家港公司是蘇南重點氯堿生產基地,公司壓縮氣車間主任馮大男告訴記者:“液氯充裝、儲存、運輸等對安全要求相當高,我們每個環節都要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公司規章制度進行操作。”據馮大男介紹,該公司每天商品液氯的充裝量為25噸槽罐車4車,1噸鋼瓶180~200只。為確保安全,每只鋼瓶充裝前電子郵資秤先要經過對來瓶單位、鋼瓶編號、漆色標記、鋼瓶標識、閥門完好、有無余壓、防震圈等10余個項目檢查并詳細記錄,在確認合格后才能進入充裝工序。充裝完畢后,稱重檢驗合格方能辦理入庫手續。
記者在蘇化采訪時看到,不論是空、實鋼瓶,都嚴格分門別類堆放,一個個鋼瓶方陣就像受檢閱的部隊一樣整齊劃一。采訪過程中,桌上一臺通訊服務器直視吊鉤秤引起了記者的注意。經了解,這是一臺與張家港安監局聯網、實行遠程監控的專用設備,促進了液氯管理的科學化、安全化。鑒于蘇化集團在液氯生產和管理上積累了豐富經驗,蘇州市將處置社會液氯鋼瓶突發事件的任務也交給了蘇化。安監部門認為,在當前形勢下,企業和儲運單位都應像蘇化集團一樣,對液氯這個重大危險源實施有效控制。